原標題:情滿塞上奮進逐夢——關心寧夏發展紀實
北京9月18日電 題:情滿塞上奮進逐夢——以關心寧夏發展紀實
記者孫波、陳曉虎、榮啟涵、曹健
從賀蘭山巖畫的滄桑厚重,到西部云基地漸成規模;從西海固的“苦瘠甲天下”,到“塞上江南”的糧果豐饒;從中個縣民族自治的成立,到各族兒女攜手奮進逐夢……古老與新生在這里交匯,貧苦與甘飴在這里并存,多元與一體在這里交融。
這里,是6.64萬平方公里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雖幅員不大,卻始終是情之所系、心之所牽。在以堅強下,寧夏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塞上大地進入了新時代。
一甲子滄海桑田。天高云淡的秋日里,寧夏回族自治區迎來成立60周年大慶。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對寧夏來說,民生工作重中之重是打贏攻堅戰。
寧夏西南,六盤山連綿起伏,峻拔疊翠。
提到它,為人熟知的詩詞應是“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就在這豪邁的六盤山下,有一片千溝萬壑的西海固。戰爭的烽煙早已散去,但這里的人們依然年年歲歲同干旱和貧瘠“鏖戰”。
長纓何處?貧困的蒼龍,何時被縛?。?/p>
西海固,囊括了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彭陽縣等9個貧困縣區。由于雨水奇缺,流水切割及千百年來的盲目墾殖,這里生存條件差,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
1996年,作出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大戰略部署。10月,由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為組長的“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小組”正式成立。
5個月后,率團來到寧夏,開始為期6天的對口扶貧考察,并在銀川召開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二次聯席會議。正是在這次會議上,雙方決定共同建設作為扶貧協作示范窗口的閩寧村。
在永寧縣閩寧鎮自家新修的小院里,謝興昌坐在棗樹下回憶:閩寧村奠基那天,同志代表對口幫扶小組發來賀信。我就站在臺下聽人讀那信,聽著聽著就哭了,雖然那時閩寧還是一片荒涼,但我知道搬出山溝溝就一定會有希望……
“我到附近農場掰了4個玉米棒子、4個高粱穗子,拿著回西吉老家宣傳,讓大伙知道搬來這兒有水能種活糧食。”謝興昌說。
20多年過去了,謝興昌當年流淚憧憬的都已成真。
2016年7月,當再次來到閩寧鎮,漫天風沙的荒灘已變成寬敞的柏油路、鱗次櫛比的紅瓦白墻小樓。
永寧縣委一位當時在場的同志回憶說:“*一路都在問老百姓的收入、上學、就醫,問村里基礎設施配套。他說:‘閩寧合作探索出了一條康莊大道,這個寶貴經驗可以向推廣,做一個示范,實現共同富裕。’”
對寧夏的脫貧攻堅,關懷備。
“對寧夏來說,民生工作重中之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
60年前,寧夏回族自治區剛成立時連糧食都需要家大量返銷;
60年后,在親切關懷下,寧夏見證了我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扶貧開發的生動實踐。
2017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達3453.9億元,分別是1978年和1958年的266倍和1053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917元,分別是1978年和1958年的136倍和290倍。
60年來,寧夏累計減貧330萬人。
35年來,家投向寧夏的扶貧資金達430余億元,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產業大發展,打通了貧困地區“內通外聯”通道。
22年來,閩寧合作務實推進,福建僅向固原市就提供資金及實物8.63億元,115家閩商企業在固原市建廠興業。
好荊關圖卷在,綠云天外白云家
寧夏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承擔著維護西北乃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
寧夏西北,賀蘭山層巒疊嶂,山下一馬平川。
早年間,賀蘭山北部發現一種可燃燒的“石頭”,這便是的“太西煤”。新中成立前,僅賀蘭山汝箕溝一帶就有小煤窯近百個。多年過量開采和露天式開采作業,對賀蘭山生態功能造成巨大破壞。
2014年9月,專門就騰格里沙漠遭企業污染一事作出批示;2016年7月來寧考察時,*再次強調“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必須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直到*解決問題”……
時間走到2017年,一紙通告,寧夏賀蘭山區域自清代開始的煤炭開采史就此終結。
通告說,自2017年6月20日起,寧夏賀蘭山自然保護區范圍內所有煤炭、砂石等工礦企業關停退出,并進行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保護區內礦產資源開采和建設項目審批停止。
在一時增長與長遠發展之間,寧夏果斷選擇了后者,堅定轉變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生態立區”戰略。
對寧夏生態的重要性,思慮深遠。
“寧夏生態環境有其脆弱的一面,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要持之以恒。”
“寧夏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承擔著維護西北乃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
遵循重要指示精神,寧夏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步伐愈走愈堅實。
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統籌實施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構筑以賀蘭山、六盤山、羅山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三山”生態安全屏障,形成體系完整、功能完善的綠色生態廊道。
因西、北、東三面分別毗鄰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很長一段時間里,寧夏人的記憶都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沙子走,抬腳不見蹤”。
黃沙漫卷,歲月漫漫。
1958年8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前夕,中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全線通車。整條線路貫穿騰格里沙漠邊緣,曾有外專家預言:包蘭鐵路“存活”不了30年就會被沙漠淹沒。
如今,從寧夏沙坡頭旅游區空中俯瞰,包蘭鐵路列車依舊宛若鋼鐵巨龍,蜿蜒盤旋著穿越沙海……
經歷一次次試驗,寧夏治沙人終找到了縛住“黃龍”的成功措施——扎麥草方格。*還不夠,防沙固沙繼續摸索出卵石防火帶、灌溉造林帶、草障植物帶、前沿阻沙帶、封沙育草帶“五帶一體”的治沙防護體系,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人與沙逐漸開始和諧共處。
在毛烏素沙地邊緣,靈武白芨灘自然保護區里一片生機勃發。白楊、青松、花棒……治沙英雄王有德和數百名職工堅持治沙30多年,筑起了一道東西長47公里、南北寬38公里的綠色屏障。
2008年,來到這里,面對一望無際的麥草方格,他緊緊握住王有德的手說,我是來向你學習的。你們在這里做出了很大貢獻,非常了不起。
隨王有德走上沙丘。“這是一項平凡而偉大的事業,也堅定了我們治沙的決心。對你們的事業,我們會全力支持。”同志對圍攏過來的治沙人說。
如今,寧夏沙化土地面積已縮減到1686萬畝,荒漠化土地面積也由20世紀末的4811萬畝減少到4184萬畝,實現了沙漠化逆轉,沙化、荒漠化土地連續20年“雙縮減”。
當黃沙遇上黃河,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在寧夏中衛,浩瀚無垠的騰格里大沙漠與一瀉千里的黃河相會,成就了王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沿岸各省區都要自覺承擔起保護黃河的重要責任,堅決杜污染黃河行為,讓母親河永遠健康。”對黃河保護格外關注,考察時特別對寧夏的黃河保護工作提出要求。
在殷殷關懷下,寧夏充分認識到“唯黃河而存在、依黃河而發展、靠黃河而興盛”的道理,打響了新時代黃河保衛戰,堅持岸上岸下共同治理,全面推行河長制,讓河清水潔、岸綠魚游的“升版”生態畫卷漸次鋪展。
2016年4月18日,全面深化改革小組第二十三次會議批準寧夏開展空間規劃試點,寧夏成為確定的第二個省空間規劃試點省區。
空間規劃將寧夏全域劃定為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劃定生態紅線,也劃出了保障和維護生態安全的底線。
以“生態立區”為戰略的寧夏,正在承擔起維護西北乃生態安全的重要使命。“好荊關圖卷在,綠云天外白云家”的景致,可期可待。
2003年的,這原本寂靜千年的荒原上忽然熱鬧了起來——寧夏“一號工程”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在這里開工建設。
地處西部,發展不足仍是寧夏大的實際,經濟倚重倚能特征明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寧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之源。
2007年3月,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將寧東基地列入其中,明確提出利用寧東地區水、煤、電、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建設家重要的能源工業開發接續基地和重要能源化工產品加工基地。
2008年,時任家副主席的同志次踏入寧東基地,考察神華寧煤年產25萬噸甲醇項目。彼時的工廠還很小,但蘊藏的活力已清晰可見。
對這個基地建設給予肯定。他說,要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步實現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價格競爭優勢向技術競爭優勢、成本競爭優勢向品牌競爭優勢的轉變。
站在熱火朝天的工廠,即興講話,聲音充滿了力量:“我的心情也很激動,看到了社會主義的大廈在一磚一瓦地建起來。在場的工人兄弟姐妹們,我對你們充滿了敬意。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就是靠著我們工人階的拼搏精神,埋頭苦干、真抓實干,我們才能夠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偉大目標,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豐碩成果。”
每每回憶當時的場景,神華寧煤煤制油分公司總工程師黃斌的振奮心情溢于言表:“*十分關心項目進度、技術創新和設備的產化率,叮囑我們要科技創新。”
此前,神華寧煤烯烴項目的氣化裝置采用的是外進口設備,因存在煤粉輸送不穩定等多項技術難題,整個系統難以持續正常運轉。德氣化專家來了,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我們真的等不起,時間來不及、資金耗不起。”黃斌說,“我們自己改造!”
“做夢!”德專家只說了兩個字。
“我們就要做這個夢,我們必須做成這個夢!”黃斌和團隊在兩年多的技術攻關中,對氣化的關鍵路徑和環節進行了5000多次革新,問題被一一破解。
2016年12月21日,塞上冰冷刺骨,寧東基地里人們既緊張又熱血沸騰。
次試車就成功,神華寧夏煤業集團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油品A線打通全流程,產出合格油品。
出油的瞬間,中控室百余工作人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抠u煤為生的神華寧煤人,實現了煤炭“由黑變白”、資源由重變輕的轉變,產業成功轉型升。
幾天后,讓研發團隊喜出望外的是,專門對項目建成投產做出重要指示,稱贊“這一重大項目建成投產,對我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動煤炭清潔利用、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對能源安全清潔低碳發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
在這片見證歷史、飽經滄桑的荒原戈壁上,寧夏人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殷殷囑托: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越是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突出的領域,越需要推進科技創新,在創新驅動上積作為。
盡管不沿邊、不靠海,寧夏作為古絲綢之路東段北線的商埠重鎮,照樣具備開放的條件。家批準寧夏承辦中阿博覽會、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使寧夏更好融入對外開放的發展進程。
兩年一屆“中-阿拉伯家博覽會”,格外重視,舉辦三屆以來,每一屆都收到了*發來的賀信。一個更加開放、務實、創新的寧夏,正按照*“更加注重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的要求走向。
寧夏發揮向西開放優勢,積融入家“一帶一路”建設。
架構陸路、空中、網上絲綢之路,多層次立體化建設開放通道。2016年1月15日,寧夏開通趟貨運班列。兩年多來,開往中亞、西亞的貨運班列共110列,出口貨物19.3萬噸、價值約1.3億美元。
加快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和銀川綜合保稅區。各類開放平臺政策優勢不斷凸顯,石嘴山精細化工和銀川羊絨制品等出口基地成為外貿轉型升示范基地……
涓滴情意匯江海,春風化雨聚人心
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宗教事務條例。
古樸巍峨的同心清真大寺,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2008年4月,時任家副主席的來到這里看望回族宗教界人士。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宗教事務條例,不斷鞏固和發展黨同宗教界的愛統一戰線,著力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充分發揮各族干部在改革發展穩定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
重視少數民族干部培養教育,是我們黨一直以來的傳統。2016年在寧夏考察時,再次強調,無論是少數民族干部還是漢族干部,都要以黨和家的事業為重、以造福各族人民為念,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囑托大家要做好民族團結的使者,我是一名基層少數民族干部,只有把自身優勢發揮出來,讓老百姓把家的好政策充分利用起來,搭起回漢民族團結的連心橋,才能不負*的囑托。”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立崗鎮副鎮長秦文博說。
以發展促團結,以團結聚人心。立崗鎮15個村有7個是純回族村。
“我宗教無論是本土宗教還是外來宗教,都深深嵌入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文明,深深融入我們的社會生活。”對寧夏宗教工作寄予殷切期望,強調要積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支持我宗教堅持中化方向。
在建黨紀念日、慶節以及古爾邦節等重要節日,自發組織信教群眾開展奏歌、升旗儀式……如今,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多。寧夏已有2000多個宗教活動場所設立了旗臺,信教群眾自發開展升旗儀式。
六盤山,紅軍長征翻越的后一座高山。翻過這座山后不久,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標志二萬五千里長征結束。
2016年7月,來寧夏考察,站便來到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館,在雨中向英烈敬獻花籃。
“我們這一代人要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在紀念館里,講話振奮人心。
自治區成立60周年大慶在即,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館土墻上,一排排紅旗迎風招展。
見證過勝利的六盤山,還將繼續見證——在以為核心的堅強下,寧夏各族兒女奮進逐夢,不斷續寫新長征路上的壯麗篇章。